资讯福利|社会大哥黄轩,泼辣心善柳岩?
  • 广告
    首页资讯影讯福利|社会大哥黄轩,泼辣心善柳岩?

    福利|社会大哥黄轩,泼辣心善柳岩?

    广告

    延期之后的《来福大酒店》,这下终于要上映了。

    最开始,观众们得知黄轩和柳岩要合作,多少是让人好奇的。毕竟生活中,两位演员的画风并不同,一方温文尔雅,另一方敢言火辣。

    但在这部电影里,彼此都颠覆了大家的固有印象,黄轩成了刚出狱的社会大哥,柳岩成了一家酒店泼辣心善的女老板。

    片名为“来福大酒店”,但在此提醒一下,它已经不能算商业性酒店了,更像是一个老弱病残的救助站。

    在国内,有很多大医院附近的酒店都有类似的酒店,外地人需要长期看病,于是常年住在这些医院附近廉价酒店里。由于住户性质,可想而知,这不会是一家有盈利可能的酒店。

    柳岩饰演的老板娘小琳,需要的就是管理运营这样的一家酒店。她不仅要面对各类疾病的病人,还要面对当地强拆的黑社会,而黄轩饰演的李三青,一开始就算属于黑社会的这一伙。

    为了套出这家酒店有没有什么把柄,刚出狱的李三青被昔日道上的兄弟派到了这儿当卧底。

    老弱病残、看病难、强拆、黑社会,这些关键词怎么看都像是沉重的调调,但《来福大酒店》在前半部分采用了喜剧的方式呈现,三青、小琳和住户之间的欢喜日常,都让大家看到,再困难的人生,都有欢笑的部分。

    来福大酒店这个场所,每个人都携带着自己的故事,而一个有故事的人,往往容易对别人的故事产生移情。

    比如主角三青,他本身就是个可怜的孩子,从小就不被父亲认可,导致他很早就不对家庭温暖抱有希望。三青成为黑社会混子更像是他寻求认可的方式,渴望用呼朋唤友的方式来获得一种心灵上的认可。在骨子里,他并不是一个多坏的人。

    而他入狱的理由,很多人其实没想到,是出于见义勇为,把人打伤进去了。如此正义的出发点,周围却没人相信,直到他遇见小琳。

    《来福大酒店》主线是酒店与强拆户的抗争,同时也是三青寻找内在认可,重新找回初心的故事。观众买票进场时,可以留意这条心理线索。

    前段时间,南都记者采访到了本片导演刘博文,在此附上他的采访全文:

    1

    “举重若轻,希望观众看完获得力量”

    南都娱乐:《来福大酒店》是部现实题材的电影,你在拍摄这部电影前有做过哪些调研工作?

    刘博文:调研工作做得还蛮多。影片主要涉及两个人群,一个是出狱人员,另一个则是住在医院隔壁旅馆的人。这类旅馆有一个名词叫“癌症旅馆”,但在我们影片中叫“病友之家”。

    关于出狱人员群体,我和编剧老师同三四个出狱人员一起生活了将近一个月,跟他们聊聊过往的点点滴滴。在接触过后,我们融合他们的个人特点,也找到了剧本角色的特质。而且,我们在这些人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候,可以看出监狱它不是完全闭塞的,是比较人性化的,允许这些人接收外界的信息。

    你会发现他们刚出狱的时候,思考问题还是懵懵懂懂的,就算他们在狱中也有接收到新的资讯,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还是处于当时的状态中。这是我个人的一种感受。有些人性格本身就是易怒的,因此他的情绪较寻常人更易被触动。比如接收到一个关键词,可能对我们来讲没什么,但他们听后会对这个词极其敏感。我们就把这种特点应用到主角李清让(又称“三青”)的人物性格中,他对于个别事情的理解和条件反射是不一样的,所以角色的易怒和爆发也源于此。

    然后是关于病友之家,我们到一些城市走访、观察和了解,去看看它的生态是什么样的,看看能不能遇到有意思的人可以取材,包括影片中的广告卡片,我们发现医院的吧台、医院附近的商店都有人在派发;以及旅馆里的人久病成医,他们也会分享彼此的病例、指标,为彼此打气。虽来自五湖四海,但在这个暂时的“生命之家”里相互取暖,尽可能地乐观生活。有一幕让我印象很深刻,在东北一间特别狭小的“癌症旅馆”里,病友们在走廊里支起了桌子打着麻将。因走廊特别狭窄,一个病友坐在房间里和大家一起玩。给我的感受是大家虽然饱受病痛折磨,但依旧在努力生活,开心一天是一天。这些环境元素,我们都有融入到电影的场景。

    南都娱乐:这部电影触碰到了不少病患及其家庭群体的社会议题,你平时一直在关注这些议题吗?

    刘博文:对,我个人是比较喜欢关注这类话题。虽然我是90后,但随着身边的姥姥姥爷年纪渐长,也会面对生老病死的问题,所以我对这些现象都会有所感触。我也希望把这些所见所闻放到电影里,通过这些事件和各组的人物群像,去表达“既然死亡都在这儿,我们谁也逃不脱,那我们如何去选择未来的生活,过好每一天才是我们能做的事”。

    南都娱乐:这部电影虽然是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,但很多地方用的都是轻喜剧方式,你有没有担心会稀释掉电影的写实性?

    刘博文:我觉得这是一种选择,我跟编剧老师、演员老师在创作的过程,有个关键词叫做“举重若轻”。我不愿意去加深某种意义的苦难,甚至消费苦难来赚取观众的眼泪。在我看来,电影是一把钥匙或者一扇窗。一部电影的时长始终有限,我们很难完全把生活摊开来讲,或者把不幸非常写实地展现出来。我更希望透过这些部分,让观众看到生活的两面性。我也不认为我们要去美化生活,只不过站在我们的角度出发,希望选取这个话题能稍微轻松点。我们想传递的内容是真实的,可以通过观众的回味变得深刻。不要一上来就直接戳痛观众,毕竟生老病死的话题本身就有沉重感。我不希望观众看完很沉重、很无力,而是希望观众看完后能获得力量,所以我们倾向相对轻松的方式,以三青的视角为线索切入病友之家的正题,也希望用一些黑色幽默让当下的年轻人更愿意去接受,更容易代入到这个故事,也不影响影片的核心内容。

    2

    “黄轩演的反差感,让人很惊喜”

    南都娱乐:这部电影有一些港片的元素,比如《古惑仔》的海报和林子祥的《真的汉子》,你本人对港片有情怀吗?

    刘博文:我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情怀,我觉得内地很多观众在儿时都是香港电影的粉丝,尤其是周星驰的电影。我本人是王家卫导演的迷弟,像电影《重庆森林》,我私下看过无数遍。包括近几年港片也有佳作,所以电影所传递出的文化,自然而然有影响到我们这一代90后。

    另外,三青这个人物设定是80后。在那个录像厅比较多的年代,这个人物在成长的阶段肯定会受香港文化影响,喜欢听港产歌曲,看《古惑仔》电影,个人观点也是义字当头。所以这些元素放进电影的场景里,也是起到辅助性作用,让人物塑造得更丰富立体。

    南都娱乐:黄轩饰演的主角李清让虽然匪气十足,但又有一种武侠的仗义,有一定反差感当初塑造这个角色时是怎么考量的?

    刘博文:角色形象的反差感,他的行动其实就是人物内心的部分。故事背景定在东北,像三青这个角色,他就是有着明显的特点,外表看起来吊儿郎当,人狠话不多,比较爱吹牛,但他内心很温柔、很仗义。不光是三青或者东北人,在20世纪混迹街头的江湖人士也具备这种特性。这个角色也可以是某类人群的代表,比如是你上学时期遇到的某个“坏”同学,当你跟他打过交道后,会发现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坏,可能还会在你被人欺负时候,站出来维护你。

    南都娱乐:如何评价黄轩的表演?

    刘博文:我觉得黄轩老师演得很好。大家对他的固有印象是温婉如玉、艺术气息浓郁、性格安静,又写着一手好的毛笔字,很有文采内涵的演员。但我在跟他交流的过程中,包括观看他以往的影视作品,我觉得他在某一个瞬间是有爆发力的,眉眼之间带有执拗,也是三青这个角色需要有的张力。我觉得演一个社会大哥,在过往很多电影里的这种角色已经脸谱化了,就是典型江湖的混混大哥形象。而三青跟这些常规形象相比,完全可以区分出个人特色。正因大家对他的印象固有化了,所以感觉他反差大,我认为这是一种惊喜。

    另外,黄轩老师针对这个角色也有所设计,比如怎么抽烟、跟别人怎么样交谈,有意思的是给这个角色添加了一个惯性动作,就是时不时拍拍头,然后夹着包走路。在拍摄之前,黄轩老师就改变了他的走路姿势。按我们北方话讲,拉着扩背、吊儿郎当地走着。我觉得他从外在就把这个角色诠释得很好。而且他还是沉浸式表演,他每天上下班都会穿着剧组提供的衣服,干什么事都是这身行头,从行动上完全投入进角色。还有几场情绪起伏比较大的戏,尤其是被警察追的时候,我看得都特别激动。

    其实他每天上下班的时候,我都不觉得他是黄轩老师。有一次,我和一个朋友一起去探班,看到黄轩老师把妆卸掉了,换回自己的衣服,我突然对他有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,觉得有点不认识他了。当他穿上我们角色三青在剧组里边的衣服,我就觉得无比的亲切和自然。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感受。

    3

    身处逆境,都要对未来抱有期望

    南都娱乐:我留意到这部电影好多地方在打光上有一种复古的油画感,非常温暖,请问这部电影在打光上有何讲究?

    刘博文:我们电影有个逻辑就是跟着人物的感受去走。我和摄影老师大学就认识了,我在中戏,他在北电。然后我们大学会一起合作,包括拍一些网络电影和剧集。我们在前期的时候就会讨论,打光所有的依据是根据人物的情绪,以及人物的转变出发,所以在影片里打光反差比较大。

    我们希望在影片开始给观众建立一种举重若轻的感觉,透过光线的改变传达表现性。影片中的李清让在前期进入到这个世界,会有反差较大的光线变化,隐喻这个人物到这个环境中有不适感。影片中后段就偏向人文的部分,因为他跟来福酒店的群体有了关系,人与人之间产生了情感,所以在画面构图、运镜都是采用稳定统一的,让人感觉有对称感,光线也是较柔和的感觉,也有油画感。所以我们的影片光线不是说强调用哪一种风格,更多的是服务于故事本身,随着三青这个核心人物心路历程而转变。

    南都娱乐:影片本身是对生老病死这一议题的讨论,你的生死观是怎样的?

    刘博文:我个人对死亡是蛮好奇的,看过很多相关类型的纪录片,比如临终关怀的纪录片。我之前还拍过一部电影,叫做《哀乐女子天团》,就是专门探讨生死和殡葬的。我特别喜欢一句话,叫做“沙漠里长不出虚弱的草”。在看似有些恶劣的环境里,所迸发出的生命力要比温室里的花强烈得多。就像电影的“生命岛——病友之家”一样,在面对疾病和死亡的过程中,我们才知道生命中那些简单却宝贵的情与事。所以,我更想透过死亡,讲述我们该如何生活,怎么活着。就像电影的一句台词“死不可怕,可怕的是等死”。我觉得这是我们想传递的生死观。我现在觉得死亡是必然会到来的,可能是意外的,可能是所谓的到了物理时间自然死亡。但无论哪种,这都是必将到达的终点。当然大家心里都希望活得长久,不希望自己生病。某种意义上来讲,一个突然的重大疾病对于人本身,它就是所谓的一种意外。但我现在可能会理解为,那也许是一种必然。也许某种疾病的到来,它不是意外,它也是一个必然发生的,只是时间的问题。

    所以我觉得死亡像一个警钟,它在时刻地提醒你说人肯定会“到站”。你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,我反而觉得要平和一点、放松一点,活在当下的每分每秒,然后开开心心地对待身边人和自己。当自己想要躺平的时候,重视当下的感觉,可以允许自己歇一歇,做一些取悦自己的事。珍惜生命中你认为重要的人,比如亲人。人总是会忽略掉亲人,会将自己很多的情绪和沟通技巧用在外人面前,在某种意义上算是一种伪装。但在亲人面前就特别真实、特别直接。可能把自己不好的一面都展现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,或者说对他们没有那么大的耐心。你会觉得他们一直都在,不会抛弃你。我在《来福大酒店》的创作过程中,才慢慢反思要对自己的家人报以更大的耐心、善意,这些最亲密的关系也是更需要你去用一些行动维护的。

    同时,我们身处怎样的逆境,都要对未来抱有期望。在有一些没达到预期目标的时刻,也可以鼓励一下自己,接触新鲜事物,从中探索并尝试,让自己的人生丰富一点。寻找到一些自己热爱的事情,从每天的小事、小计划里边,找到自己的生活乐趣,不虚度光阴,不让自己因意外来临之际感到遗憾。

    南都娱乐:你想把《来福大酒店》推荐给哪一类观众?

    刘博文:我自己觉得这部影片的受众人群是蛮广的,比如即将高考结束的人,他们即将要迎来自己新一段的人生旅程,希望看完电影后能给予他们一种能量。我们的影片里边有喜剧的部分,包括以“河北”(影片角色)为代表的年轻人,在电影里就有轻松开心、温暖治愈的部分。我希望这部影片像一针强心剂,年轻人看完能更加从容面对人生的下一阶段。面对稍微年长的群体,走进影院,给自己一个缓冲,让自己在这两个小时里边静下来。透过生死命题,结合自身当下,对生活会有所思考。同时,我们这部电影也有涉及到家的概念,年轻人可以带着长辈一起去看。我认为这部影片是面向全体观众的。

    正點观影团

    周五福利到

    正點君将送出50元电影通兑券5张、定制U盘2份、文化衫3份,参与步骤如下:

    ①关注正點观影公众号;

    ②本文末右下方点赞 在看 评论你想看这部电影的理由;

    ③转发本文至朋友圈,并带上#正點观影 ;

    ④7月1日(周一)15:00,正點君将从同时满足①②③条件的粉丝当中,随机抽选10位送出奖品1份(奖品样式随机,不接受指定),抽奖结果将在本文评论区公布。抽奖结果公布后,中奖者需发送朋友圈截图至后台作为领奖凭证。若届时无法提供截图,则视为放弃中奖名额。

    本周推送回顾:

    金爵奖颁了,黄晓明终于证明了自己吗?

    差评如潮,却票房还行? 这哪像2024年的电影呀? 大导演们的新作,要开机了! 当「周杰伦」过剩,「杰伦宇宙」正式诞生!

    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原创 张学友谢霆锋拼命努力也无用…邱礼涛行活的《海关战线》,还是没有任何惊喜
    下一篇
    《2024年央视春晚》《花少5》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

    评论

    共 0 条评论